電子廢棄物發布時間:2019-06-24 10:03 瀏覽次數:
分類定義
e-waste就是“電子垃圾”或“電子廢棄物”。也可以用waste electronic equipment來表示。廢棄不用的電子設備都屬于電子廢棄物。
電子廢棄物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含材料比較簡單,對環境危害較輕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醫療、科研電器等,這類產品的拆解和處理相對比較簡單;另一類是所含材料比較復雜,對環境危害比較大的廢舊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視機顯像管內的鉛,電腦元件中含有的砷、汞和其他有害物質,手機的原材料中的砷、鎘、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降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等。
我國情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我國電子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十分驚人。據201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230萬噸電子垃圾,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到2020年,我國的廢舊電腦將比2007年翻一番到兩番,廢棄手機將增長7倍。電子廢棄物在回收及綜合利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著污染環境和損害人體健康的現象,亟待引起重視。[1]
近年來,我國步入家電更新換代高峰期,也是電子垃圾高速增長期。粗略估計,我國平均每年需報廢的電視機在500萬臺以上,洗衣機約600萬臺,電冰箱約400萬臺,每年淘汰1500多萬臺廢舊家電,這還不包括保有量迅猛增長并迅速更新的電子及通訊器材,包括手機、DVD等。
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報告指出,我國現在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的數量為230萬噸,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而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截至2020年,中國和南亞由電腦產生的電子垃圾將比2007年增加四倍。
由于國家推進“綠色照明”工程,我國第一批財政補貼推廣中上市的上億只老舊節能燈正進入集中報廢期,且未來每年消費量將超過10億只。老舊節能燈因為含有汞、鉛等有毒有害元素,被專家稱為是僅次于廢電池的第二大生活垃圾“汞污染源”,與之相對,我國節能燈回收處理體系卻非常“幼稚”,如處置不當,污染風險不容忽視。[1]
機遇挑戰
電子廢棄物包含多種有害物質,所以不能簡單地將它送到垃圾焚燒爐進行焚燒。另外,電子廢棄物中也包含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屬于可回收垃圾。做好回收利用,可以變廢為寶。
通過人工拆解和機械拆解分揀,對電子廢棄物進行綜合處理,不僅會保護自然環境,而且能夠對某些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達成降低元器件制造的成本目的。